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资讯 >> 我国生物育种行业分析:我国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

我国生物育种行业分析:我国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
作者:管理员 • 2022年12月05日 • 来源:本站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我国种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种业市场放开后,国产种业发展遭遇巨大压力。近年来,围绕世界生物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手段在全球实施对种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加速对发展中国家种业市场的占有和利益掠夺,形成生…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我国种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种业市场放开后,国产种业发展遭遇巨大压力。好在这些年随着种业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已取得可喜成效,初步改变了“小散弱”格局,在与“洋种子”的竞争中一改颓势,品种、人才、市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年来,围绕世界生物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手段在全球实施对种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加速对发展中国家种业市场的占有和利益掠夺,形成生物育种垄断格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种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22-2026年生物育种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知识产权对种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不足,现有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对新品种的粗糙保护阶段,尚未建立从种质资源到新品种推广全方位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现实中还存在诸多法律空白和制度缺陷。因此,中国应当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完善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一方面,应在积极与保守的模式选择中进行理性权衡和把握,选择相对折中的立法模式,积极主动地颁布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提高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立法的效力等级,适当扩大保护范围,丰富品种权内容,增强一些内部规章的可操作性,健全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的配套制度,加大法律法规对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最终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众所周知,转基因生物育种已作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付诸实施,并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场国家利益与主权的战争,必须将其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切实把国内知识产权规则与国际贸易规则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行高端要素集成战略,不断提升种业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强化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国家种业安全。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数据及信息转载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10

    以上市场调查及产业研究经验

  • 16 大产业

    5000余个细分行业全景观察

  • 2000 余份

    年发布2000多份研究成果

  • 10000 +

    累计服务客户10000多家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