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共享医疗行业分析:中国共享医疗市场规模为138亿元

2022年10月26日

  医疗问题永远是老百姓最棘手、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医院永远挂不上的号,即使有幸求得一号,问诊、检查、缴费、取药,各个窗口大排长龙也令人望而却步。

  共享医疗就是将共享经济这种商业模式引入到医疗服务供给领域,对原有的医疗资源供给方式进行创新。主要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整合海量的、分散的专业化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医疗设备等,以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一类经济活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健康观念将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消费将迎来长期稳步发展阶段。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1902元,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843元,同比下降3.1%。

  近年来,“共享经济”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全球广泛兴起,随着其代表性企业——空中食宿和优步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共享经济模式日益受到关注,许多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该模式。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为3.38万亿元,较前年的3.28万亿元同比增长2.96%。

  共享医疗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形式的共享医疗商业模式,而我国的共享医疗商业模式出现时间较晚,近两年才颇具规模。中国共享医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共享医疗市场规模为138亿元,同比增长0.41%。

  医疗共享的前提条件是具备的。首先,是医疗人员的共享。据《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我国有14.4%的医师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即每工作日低于8小时,结合我国近289万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至少有近42万医生能够在工作闲时进行分享。特别是在一些门可罗雀的小医院,医生和护士资源有闲置的现象,完全可以实现共享。其次,医疗设备方面。据统计,我国基层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不足40%,即有60%的基层医疗设备能够进行分享。再者,病床资源。据统计,我国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已超过100%,但二级医院88%,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病床使用率只有60%,若能够盘活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床位,则能够进行分享的床位数达95万张。

  已经出现了一些医疗分享的互联网应用,比如在线问诊、医护上门、互联网多点执业、医疗设施分享等模式正在兴起。然而受限于医疗体制机制、民众的传统观念等,共享医疗并不普及。或许只有打破更多瓶颈,等优质医疗资源真正实现充分市场化流动,我们才会像共享单车一样去享受共享医疗带来的便利。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共享医疗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共享医疗与其他共享经济不同,专业性很强。共享医疗应要通过创新的、科技的手段和工具,激活盈余优质资源重新分配,释放产能。未来共享医疗将涉及到分级诊疗、转诊、专家医生资源、学术资源和检验资源的共享,移动医疗、大健康产业链、医疗数据、培训等领域,并逐步完善。

   业内专家看来,共享医疗的核心就是激活现有医疗体系内的医疗剩余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充分市场化流动,平衡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

   之间的供需不均衡局面,提升医患精准匹配,推动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的政策落地,实现医生、患者、医院等多方双赢,助力医疗体系的供给侧改革。


   作为一种资源分配方式,共享并非新鲜事物,在人类历史上共享行为早已有之。在共享医疗出现之前,医疗资源共享活动就一直存在,例如,医护人员会利用闲暇时间供职于不同的医疗单位,一方面可以获取额外报酬,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缓解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压力;此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互相使用较为昂贵的设备、手术室等。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传统的信息搜集方式成本高昂,这种医疗资源分享行为难以扩大,很多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无法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限制了传统形式的医疗分享活动的发展。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