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锻件市场分析:我国民用航空锻件市场潜力更大
2022年12月05日
锻造是指通过加压设备及模具,使钢、钛合金、铝合金及其他高温合金胚料产生变形达到目标尺寸和形状的工艺。
金属材料成形工艺主要分3类:液态成形即铸造,塑性成形主要为锻造,链接成形即焊接。
锻造最大的特点在于成形和改性(机械性能和内部组织的改善),即在同等材料的条件下,锻造加工可获得致密的金属组织,因此锻件的力学性能一般优于铸件和焊接件。
具体来看,锻造适用于服役条件恶劣、追求结构可靠的简单结构件,而铸造更适合制备复杂结构和内腔的零部件。同时一体化制造的锻件强度高于焊接,且减少了构件数量,降低了组装难度,增强了结构强度,因此锻件在航空产业之中得到广泛应用。
锻铸产业始终伴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金属锻铸业务是装备制造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之一,航空高端锻铸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直接分享航空工业的发展。例如,航空发动机用锻件结构包括压气机盘、涡轮盘、隔圈、密封环、整体叶盘、双性能盘、涡轮轴、风扇。
锻铸产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锻造发展方向将是数控化、高精度化、专业化、高端化,精锻和冷温挤压将逐步替代中小自由锻件。国家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航空、核电等装备制造业,为航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也为锻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机遇和空间。如何能够在基础零部件的制造水平上形成突破,对于国家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游包括:1、原材料供应商,供应钛合金、高温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等;2)重型设备厂商,提供大型锻压机、高温炉等设备。从成本占比看,行业营业成本中平均约70%为直接材料成本,机器成本以折旧费用。
下游包括:飞机、航发总装厂或其他结构件厂商。
生产过程:即锻造厂将上游的钛合金的原材料锻造成精密的锻造价之后交由主机厂进行装配。
影响锻造品质的因素:原材料的质量、锻造工艺的水平和锻造设备的先进程度影响较大,三大因素相互制约,较为考验单因素的先进水平和相互的协同性。
行业的定价模式:锻造行业定价基本按照“原材料成本+加工费”模式,不同锻件产品单价区别较大,但毛利率大体相近。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航空锻件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正式对外发布,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民航发展的五大任务:确保航空持续安全、构建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全面提升航空服务能力、提升空管保障服务水平、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描绘了未来几年民航发展的蓝图。《规划》从行业规模、发展质量、保障能力、绿色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发展目标,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60个左右;通用机场达到500个以上,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
《中国制造》是我国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航空装备方面,提出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中国制造》提出的这些战略规划,其基础是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同时也要看到,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国际知名大公司锻件采购向中国市场转移,为中国锻件生产商创造了巨大的机会;民用航空锻件市场潜力则更大。
随着锻造产业向我国的转移和国内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这一市场将越来越有吸引力。航空锻造应走“智能”和“绿色”的道路;智能——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更稳定的重复精度,更柔性化的生产方式,较低的劳动强度,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更加全面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绿色——节省能源,节省材料,减少碳排放,减少粉尘和废弃物,降低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