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建筑装饰行业分析:建筑装饰材料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比较高 大约为65-70%

2023年05月13日

  建筑装饰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简称。建筑装饰是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建筑装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建筑装饰业分类修订的建议》将建筑装饰业细分为三个行业:公共建筑装饰业(简称:公装)、住宅装饰行业(简称:家装)、建筑幕墙行业(简称:幕墙)。《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正式把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划分为公装、住宅、幕墙三大细分行业,并纳入了国家统计序列。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直接拉动了建筑业的需求;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发展,也会带来工业建筑的装饰装修需求,存量建筑的装饰改造空间巨大。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各级政府在交通、市政等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福利的投资,都将为建筑装饰业提供发展机会。伴随着经济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等,我国房地产、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也显现出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建筑装饰上游是建筑装饰材料,涉及到石材、木饰木板、电器、油漆、铝板铝材、家具饰品、玻璃、陶瓷等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材料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比较高,大约为65-70%,因此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变化对建筑装饰行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始介入上游主要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建立起配套部品部件的生产线,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控制材料品质、确保交货周期,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建筑装饰下游涉及星级酒店、商业建筑、文教体卫建筑、交通基础建筑、政府机关办公建筑、房地产开发公司等。随着楼市进入下行通道,资源垄断将逐步向央企、国企以及一些大民企聚合,而市场上一些中小房企将面临着生死考验,甚至被淘汰出局。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建筑装饰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已逐渐走向成熟。随着房地产、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材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材料主导产品不仅在总量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消费指数已接近和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装饰百强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向上下游延伸或者多元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在市场趋于成熟的情况下,业主对施工方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期待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随着建筑装饰行业集中度的逐渐提升,龙头企业将借助资本和资源实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它需要设计、施工、材料等一系列产业的整合,那些高能耗、高排放、技术含量低的装饰企业将会面临淘汰,包工头、作坊式的施工模式也会逐渐消失。所以,装饰龙头企业并购潮的出现并非偶然,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大行业、大公司”的最快捷径。

   1、行业竞争风险

   建筑装饰行业作为与国民经济联系紧密的行业,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建筑装饰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且行业内主要产品普遍存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面对持续严峻的市场竞争态势,应致力于从产品和原料结构的调整入手,通过工艺技术的提升和改进,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性价比高、适销对路的产品,并且持续做好成本控制,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期保障建筑装饰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持续提升。。

   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建筑装饰业原材料来源较广,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形,将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对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企业应将密切跟踪原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势,提高预测能力,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协商,力争在价格阶段性上涨前做出判断和订货,扩大销售规模,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的增加等方式来化解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

   3、客户信用风险

   如果建筑装饰企业供应商不能按照双方合同或协议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提供生产要素,就产生了供应商的信用风险;另外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方面,可能会因赊欠产生客户不予支付的风险。面对上述潜在的客户信用风险,应做好应收应付管理工作,促进生产经营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循环,保证应收账款能够快速、安全地收回,并采取各种必要的沟通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解决,有效化解风险。

   4、品牌管理风险

   建筑装饰业企业品牌代表着产品质量和内涵,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品牌管理的工作难度日益增加,市场上不时出现公司商标或名称被侵权使用的情形。如果相应企业在商标管理、门店形象、产品质量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美誉度,将对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存在研发设计的产品存在被模仿甚至仿冒的风险。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