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中国护工行业分析:预计到2025年,上海医疗机构的护工市场规模将达到16.32亿元。

2022年05月12日

  护工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为患者提供陪护和日常生活护理工作的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人员。

  据中经智盛发布的《中国护工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显示:护工的主要职责为协助护士完成非技术性照顾患者工作,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要求,保护患者的安全,包括协助患者维护个人清洁卫生、协助患者满足营养需求,协助患者舒适与安全等;患者有不舒适主诉时,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等。

  

02.jpg


    众所周知,以往护工受雇于患者,给予患者基本的陪护,承担患者的生活护工及部分简单护工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缓解了护士资源匮乏的困境。随着护工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护工在护工工作中的要求及定位逐步扩展,已不局限于以往的基本工作。

  现今社会中对护工的需求越来越大,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对护工方面的需求逐步攀升,相应的护工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护工行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观念混杂、制度缺失、监管空白及运作失范等问题突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人员供应还有差距,很多方面依然存在较难调和的矛盾。

  护理本身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是面对重病患者、失能失智等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更需要护理者掌握包括应急处置、情绪疏导、危机干预等相关方面综合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专业护理水平的护工成为医疗机构和患者的普遍需要。

  

03.jpg

  护工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预计到2025年,上海医疗机构的护工市场规模将达到16.32亿元。

       护工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是目前促进护工行业发展的要点所在。国外较成熟的护工费用支付模式将护工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既大大降低了患者负担,也有利于政府对于护工行业的监督。

  护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风险责任大、社会地位低是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他们的权益,规范护工行业发展,未来国家可能会制订有关规章制度。完善工资待遇、医疗、养老等福利的标准,建立健全护工职业保障制度和支援体系。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