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023年05月19日

  海洋生物医药业(Marine Biopharmaceutics Industry):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菌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我国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00种;获国家批准上市的海洋药物约10种,获“健”字号的海洋保健品有数十种。各国通过多年研究,现已知230种海藻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药理作用,有246种海洋生物含有抗癌物质。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海洋生物体中分离出一些结构新型的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应用海洋生物药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以乌贼骨作丸,饮以鲍鱼汁治疗血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收载的来源于海洋生物的中药已达百余种。对海洋生物药物的现代研究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近几年发展很快,主要成果是:出版了《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南海海洋药用生物》等著作;成功地提取了河豚毒素,已有产品出售,并研制出解河豚毒素的药物;从多种软珊瑚中分别分离到十三元环二萜内酯,去甲大环二萜内酯和一种新的C30-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由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体壁和内脏中获得具有显著的抗凝和抗肿瘤活性的胶性粘多糖;发现鱼肝油酸钠有促血小板聚集和止血的功能等等。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海洋经济在新世纪前十年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7.1%,高出同期GDP增速。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国家新的战略扶持层面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已经从沿海、浅海延伸到深海和极地,特别是海洋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海洋生物中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基因功能及其技术、海洋药物研发等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很多研究成果申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专利。海洋药物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将在抗艾滋病、抗肿瘤、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受海洋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限制,许多海洋天然产物的潜在药物价值还不为我们所知,同时由于海洋药物生产流程复杂,研发、测试、临床等研究阶段时间周期较长,产业的发展规模仍然较小,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等,都需要逐步去解决。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