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裸眼3D行业分析:国内裸眼3D的终端销量845万台 规模超40亿美元

2023年05月29日

  裸眼3D(英文:Autostereoscopy)是对不借助偏振光眼镜等外部工具,实现立体视觉效果的技术的统称。

  目前主流的裸眼3D技术手段有:狭缝式液晶光栅、柱状透镜、指向光源、主动式背光。1、狭缝式液晶光栅。这种技术原理是在屏幕前加了一个狭缝式光栅之后,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2、柱状透镜,这种技术原理是通过透镜的折射原理,将左右眼对应的像素点分别投射在左右眼中,实现图像分离。对比狭缝光栅技术最大的优点是透镜不会遮挡光线,所以亮度有了很大改善。3、指向光源,简单说来就是精确控制两组屏幕分别向左右眼投射图像。4、主动式背光,采用光学微结构构成背光模组,背光发出的光束可以在电子器件的控制下调整方向。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大型企业都期望在手机、显示器及LED等硬件设施中实现裸视三维技术,但是因为研发难度、产品成本等问题的限制,并未实现较大的突破。虽然有部分产品上市,但是由于价格过高,仅仅是部分有钱人的奢侈品,没有获得大面积的普及。尤其是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裸视三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为此,国内有公司另辟蹊径,避开研发难度大、成本高的硬件设施,在裸视三维智慧膜上取得了突破。该技术仍然是利用双眼视差及光栅技术原理,普通的智能手机只需要覆盖上三维智慧膜,即可实现裸视三维观看体验。这一技术的问世让移动设备裸视三维行业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其成本极低,覆盖面广,还有缓解眼睛疲劳的作用,很容易获得普及。有专家表示,该技术已成为移动设施裸视三维技术发展的趋势,市场潜力巨大。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曾兴起一股三维立体画热,这其实是三维影像发展史中的一个小插曲。之所以拿出来分析,是因为这些图画也是依据“两眼视觉差产生三维成像”的原理而产生。当人体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让两副画面产生一定差距时,会模拟出实际人眼观察事物的体验,由此会让图像产生立体感。

  当然这种粗浅的技术仅仅适用于静止的平面图像。真正产生动起来的三维影像,还是在电视发明之后,由此也促使了立体电视的产生,其问世时间也远远早于三维立体画。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裸眼3D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在彩色电视兴起后,科学家们开始将“互补色立体分像电视技术”应用其中,用加了滤光镜镜头的摄像机去拍摄同一场景,在彩色电视机的屏幕形成两幅不同颜色的图像叠加在一起,观众用滤光镜观察即可获得立体电视图像。

   美中不足的是,滤光镜技术的采用导致彩色信息损失极大,再加上彩色电视机的“串色”现象,导致观众左、右眼的入射光谱不一致,很容易引发视觉疲劳。这种类型的立体电视并没有得以广泛普及,而后立体电视技术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因为没有在技术上获得更深层次的突破,所以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态势,没有成为3D产业发展的主流。

   目前国内的一线硬件厂商联想、华为等都已宣告和康得新进行合作推出裸眼3D显示终端。鉴于目前电子消费市场的逐步下滑趋势,各个硬件厂商都在苦思破局之策,传统3D技术带动一波硬件换代发展,4K又带动一波,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又让移动设备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如今裸眼3D技术的成熟,让硬件厂商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据判断,裸眼3D技术2018年会全面普及。 当然,裸眼3D技术在广告、游戏、电商、直播等行业也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极致的视觉效果和完美的用户体验,将会挖掘出娱乐产业全新的商业价值。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裸眼3D已经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而5G时代的快速临近,流量传输这最后一块阻挡裸眼3D普及的拦路石被解决。未来,裸眼3D将会随着技术进步和内容增长成为手机行业硬件创新的新突破口。国内裸眼3D的终端销量845万台,规模超40亿美元。裸眼3D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发展起来,与5G的到来以及相关政策分不开,《“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提升创作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裸眼3D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