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电力信息化行业分析: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逐步增长 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50亿元

2023年07月17日

  电力信息化是指应用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传感等信息技术,结合企业管理理念,驱动电力工业旧传统工业向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型工业转变,为电力企业生产稳定运行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支撑和引领变革的过程。

  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是实现“双碳”的必经之路。相比传统电网,智能电网进一步加强对电网全景信息的获取能力。其中发电侧信息化管理软件、分布式新能源建设的设计信息化、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输配变侧的配网整体建设、智能巡检运维、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都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为提高电厂和变电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系统,用于各业务部门管理。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指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在电力行业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迅猛.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应用全面展开,并开展了信息安全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信息化发展到第四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企业资源计划、资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集团控制、人财物集约化、全面预算管理等全面展开。围绕管理创新,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变革和重组,组织扁平化和精益化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通过信息化支撑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最终建立起信息化企业。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电力信息化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归纳为5个方面。

   1、缺乏信息规划,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应用系统越建越多,重复建设严重,软件开发投资大,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缺乏项目验收标准,使项目验收成为过场,软件应用成为摆设。

   2、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和规范;数据和应用体系架构分散,结构复杂;缺乏企业级的集成系统建设,信息孤岛和烟囱林立,横向数据交换困难,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高,数据源不唯一,统计的数据不准确。

   3、重视安全生产和生产自动化,轻视企业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效率低,没有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管理粗放,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资产设备管理弱。

   4、管控分离,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形成一体化,集成性差。

   5、在企业高层和管理层,缺乏系统性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存在消极对待管理变革的情绪,缺乏围绕组织变革、流程变革、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力。信息系统、管理工具变了,但业务流程照旧或换汤不换药,业务部门各自为政,部门间协作性差,“有问题需等老板来拍板(协调或平衡利益)”的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使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不强烈。

   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系统软件大部分由国外知名软件厂商提供,近年来,随着国内软件企业实力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软件产品价格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由于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下游电力企业数量有限,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使得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同时,由于电力行业固定的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要求很高。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逐步增长,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50亿元。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