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农超对接行业分析: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

2023年08月17日

  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其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农超对接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2008年12月11日,为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与传统的流通方式相比,农超对接回避了从货物流转中赚取差价的各级批发商,同时,减少中间环节,也减轻了货物在流通过程当中的损耗。因此,能降低流通成本。采用农超对接的方式,是直接去农村合作社、基地进行采购,了解采购源头,因此,在食品安全上更有保障。另外在农超对接的过程中,产生了规模化种植和经营的农业企业,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标准,因此,产品品质更高。农超对接模式能够有效的使得市场、连锁超市和农户三方受益,是未来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并且受到国家农业部和商务部高度重视,重点扶植,发展前景可观。截止目前,通过农超对接进行流通的生鲜产品占市场生鲜产品流通总量的比重不足15%。超过85%的行业成长空间中,将裂变出大量的投资机会。选好和实施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开发,促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农牧民增收。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和农牧民群众增收步伐。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中国只有15%左右。在中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农超对接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超市竞争不断创造价格新低,变收购为采购,压缩成本。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有特色的、差异化的产品。只有采购的差异化,才会形成经销的差异化。超市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价格竞争上面,因此,控制成本对超市尤为重要,超市“直购”将为其赢得核心竞争力。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农产品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安全信誉,也难以确证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价值,从而把很多特色农产品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致使生产与销售脱节,消费引导生产的功能不能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困难重重。

   目前农超对接发展较快的连锁集团有物美、家乐福、沃尔玛等。家乐福与物美的农超对接模式并不一致。家乐福采取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合作社,找到优秀的合作社与之合作,但这种方式的搜寻成本较高,供给的持续性较差。物美超市则采取两种对接模式,一是与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是通过中间组织一山东供销合作总社进行的, 这种模式能很快组织起一批符合超市要求的专业合作社,能保证持续、高质量的供给。二是对规模农户与合作社通过直采员或经纪人进行直采。物美的合作模式已取得初步成功:一是在山东蔬菜商品的销售中获得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增长;二是由于果蔬商品从采收到进店不超过24小时,避免了过去依赖供应商拿货环节过多导致的多重延误和商品损耗,更保证了北京超市蔬果销售形象的明显提升;三是直接采购果蔬进京,采购物流成本会逐渐下降,中间环节费用下降,有更大的空间让利给城市终端消费者;四是改善了与现有供应商之间的零供关系,使他们去专心经营其擅长的品项,发展其更熟悉和强势的农产品基地,而不是勉为其难地满足超市一味降价的压力。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