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拍卖市场分析:中国拍卖行业经营呈现“稳中趋缓”的特点 全年成交总额为6260.7亿元

2023年08月19日

  拍卖(auction)是专门从事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间与场所,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将要拍卖的货物向买主展示,公开叫价竞购,最后由拍卖人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现货交易方式。拍卖也称竞买,“资本主义制度一种买卖方式”,这是1979年版本辞海中的解释,相隔十年以后出了第二版,上面是这样说的:“拍卖也称竞买,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卖方把商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应该说这是一大进步,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拍卖品不是都是处理商品,外面很多拆房子,换季拍卖等,实质上是一种大甩卖、贱卖,拍卖是一种高档次的行为,不是削价处理,价格是不固定的,必须要有二个以上的买主,要有竞争,价高者得,没有这三个条件的不能称为拍卖。

  在当代普通话里,有一个已经走入大雅之堂,进入市场经济的词,却很像扑买。它就是今天的拍卖。虽然中国古代寺院等已有拍卖估衣之类的行为,但由于现代拍卖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于是就有说拍卖一词来自外语。其实,拉丁语说拍卖的Auctio、Autuc和后来英文的拍卖Auction,都不会翻译成拍卖这个汉语音。古时,扑有音与博音近,所以扑卖可以写作博卖。而今天拍卖的拍,又曾有与博一样的音。《康熙字典》释拍:《集韵》、《韵会》、《正韵》并伯各切,音博。宋代《夷坚志》里也把酒税承包者叫作酒拍户,实际上应该是酒扑户,是扑买的意思(杨联升《国史探微》)。这个词的博音,渐渐演变为拍音后,正好赶上商业行为的拍卖被引进来。于是,扑买这个自古以来用于具有税权拍卖特征的政府行为的词,便被拿过来继承使用了,也被普通话认可了成了拍卖。

  经历了宏观经济的触底回升和稳健回归,我国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动消费增长,高储蓄、低消费模式正迎来改变。而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消费刺激政策逐步淡出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GDP全年增长速度为9.2%,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中国拍卖行业经营呈现“稳中趋缓”的特点,全年成交总额为6260.7亿元,与去年的6648.2亿元基本持平,同比小幅下降5.8%。在完全同步于当期GDP增长的同时,拍卖行业也呈现出增长率明显放大GDP变化的特点,拍卖业已经进入业务规模及结构的同步调整阶段。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拍卖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法院委托拍卖业务则相应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多年来成交额一直稳定占据行业成交额15%左右的法院委托拍卖业务所占比重下降为13.2%,成交额较去年下降41亿。以司法委托拍卖为主要业务来源的部分拍卖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较为乐观的是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调整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成交576.2亿,较去年的397亿元增长45.2%,成交额在业内的比重首次从历年来5%左右的水平上升到9.2%,创文物艺术品拍卖板块在业内比重的历史新高,但45.2%的增幅较之于去年的74%已出现了明显回落。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拍卖行为,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所著的《历史》一书中对古巴比伦(公元前1894-前709年)拍卖新娘的一段描述。所谓”拍卖新娘“,是以适婚女子为拍卖标的的一种拍卖活动,将女子按美丽、健康程度顺序先后拍卖,让出价最高的男子中标,成为新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埃及的拍卖是世界拍卖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其特点:历史悠久,时间跨度长,首尾延续了大约千年左右。罗马共和时期(公元前510-前27年)的拍卖已经得到空前发展,在保留奴隶拍卖的基础上,出现了战利品拍卖和商品拍卖。罗马时期的拍卖是世界拍卖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首尾也延续了约千年左右的时间。这时,拍卖内容丰富,拍卖标的广泛。罗马时期的拍卖是人类历史上拍卖业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峰,为近现代拍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模式,堪称近现代拍卖的源泉和鼻祖。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