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纤维市场分析:我国间位芳纶需求约10000 吨 而国内总产能为8600 吨 产能明显不足
2023年12月06日
芳纶全称为"聚苯二甲酰苯二胺",英文为Aramid fiber(帝人芳纶的商品名为 Twaron 杜邦公司的商品名为Kevlar),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 5~6倍 ,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不融化。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芳纶的发现,被认为是材料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
近年来我国对位芳纶发展迅速,多家企业的产业化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批量生产。国内芳纶总产量为13800吨,其中对位芳纶产量实现小幅增长,约为 2800吨;间位芳纶产量约为11000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产芳纶产品主要用于高温过滤、防护、密封等材料中。与国外产品相比,国产芳纶产品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的应用尚缺乏竞争力。
全球对位芳纶的需求领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车用摩擦材料、安全防护、防弹材料、保护增强光学纤维、轮胎、橡胶增强等领域。我国对位芳纶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光纤增强、安全防护,再就是汽车胶管、绳索等。
芳纶纤维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末,最初作为宇宙开发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而鲜为人知。冷战结束后,芳纶作为高技术含量的纤维材料大量用于民用领域,才逐渐露为人所知。芳纶的全称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一类新型的特种用途合成纤维。芳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品种有两个:一是分子链排列呈锯齿状的间位芳纶纤维,我国称之为芳纶1313;一是分子链排列呈直线状的对位芳纶纤维,我国称之为芳纶1414。从全球来看,全球间位芳纶(1313)产能3.2 万吨,供需基本平衡。在国内供求关系方面,我国间位芳纶需求约10000 吨,而国内总产能为8600 吨,产能明显不足。作为国内间位芳纶市场的主导者,泰和新材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毛利率基本稳定在35%以上。全球对位芳纶产能约6.5 万吨,2011 年全球对位芳纶需求量在53000 吨左右。世界上主要的对位芳纶生产商是美国杜邦和日本帝人,分别具有28600 吨和28450 吨产能,几乎垄断国际市场。我国对位芳纶的年需求量在5000 吨以上,全部依赖进口,目售价在20 万元/吨。随着欧美地区开展禁止使用石棉的环境保护运动,芳纶浆粕纤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步取代石棉成为刹车片、离合器片、密封垫的主要材料。此外,它在其他工业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防护、高温过滤袋、汽车胶管、轮胎、音响弹波布、动力传送带、运输带、转移印花毯、胶鞋鞋底等方面;在个体防护领域,芳纶可以制成防弹衣、防弹头盔、防弹装甲等、消防服、消防面罩、军警作训服、防切割手套等;在民用领域,芳纶可以做成飞机、汽车、高铁的阻燃内饰及织物,可以制成防火毯、逃生绳、阻燃窗帘、床罩、睡衣、桌布、围裙、微波炉手套等。芳纶还能做成芳纶纸,用于电机、变压器、电子电器的绝缘,还可进一步加工成蜂窝结构材料,用于飞机、游艇、高铁、动车的次受件。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芳纶纤维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全球芳纶产能主要被国际大公司占据,我国占比相对不足。目前全球芳纶名义产能约14-15万吨/年,对位芳纶需求8-9万吨、间位芳纶需求4万多吨。芳纶产能主要被国际大公司占据,杜邦是全球绝对龙头企业,合计产能占50%左右,日本帝人排在第2位;中国产能占比不足,约20%左右。
芳纶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新材料,多次得到国家政策支持。芳纶在军事防护装备、航空航天领域等国防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和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由于投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长期以来只有美日等极少发达数国家能够商业化生产,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有限禁运,国内芳纶起步较晚,产业化一度十分艰难。因此,我国一直对芳纶有较高的重视度,国务院、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纷纷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国产对位芳纶产业的发展。
芳纶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国防军工等传统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在新能源汽车、5G 通信等新兴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我国芳纶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最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距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比较而言,我国芳纶在产量、质量、产品的种类等方面都需要提升,产品应用领域也需要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移。芳纶的改性研究是实现其产品广泛应用的基础,目前传统的化学、物理等改性方法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芳纶表面改性方法将向经济环保、高效连续、多种处理方式联合共同改性的趋势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将开发出应用范围更广更多的多功能芳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