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多能互补市场分析: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入选项目共计23个

2023年12月13日

  多能互补是一种能源政策。按照不同资源条件和用能对象,采取多种能源互相补充,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合理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世界石油危机使许多国家认识到依赖一、两种主要能源非常危险,而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所以有人主张多种能源并重,相互补充。中国从80年代初开始制订的能源政策,要求逐步改变单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尽可能开发利用其他能源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合理利用,特别是要不断增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如水电、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氢能等的开发利用。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作为能源行业的新业态,国内尚无成熟的建设运营经验,所有市场主体处在同一起跑线。未来谁能笑傲江湖,关键在于谁能迅速适应新业态,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商。目前来看,综合能源服务商应具备以下能力:业务涵盖发电、配电网、燃气、热力、供冷、供水等多个领域,能够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对供能方案进行统筹优化,对多能互补系统实施智能调度运行,积极顺应我国能源体制改革方向,建立完善的能源市场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能源服务等。

  2016年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显示,“十三五”期间,将要建成国家级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20项以上,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3项以上。这一文件希望推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以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这两种多能互补集成模式。

  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司相关信息,收到地方申报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超过500个。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入选项目共计23个。

  从中国第一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地区分布来看,主要还是分布在传统的能源大省。排名第一的是山西省,首批共有5个项目入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其次是河北省,数量达到4个。青海省、内蒙古和江苏省数量均为2个,其他几个省市数量均保持在1个。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多能互补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面向终端用户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开发、互补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布局建设一体化集成供能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二是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运行。从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方面,数量为17个,占比73.91%。

   “十三五”期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将越来越多地满足新增用能需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还将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作为能源系统优化的重点工程之一,并以专栏形式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因此,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中,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又是重中之重。

   根据初步统计,全国现有200余个国家级产业园区,1300余个省级产业园区,逾万个县级产业园区。若全国三分之一的产业园区实施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市场空间将达万亿以上。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