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行业分析:2019年我国累计生态修复完成面积为6533万亩 2023年为8000万亩 达到历史新高度
2024年09月29日
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mediation)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生态修复的顺利施行,需要生态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栽培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参与。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涉及生态稳定性、生态可塑性及稳态转化等多种生态学理论。
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山水工程”,是2016年我国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共同发起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简称。当时,为改变以往生态保护修复活动大多针对单一目标或单一生态要素,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局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国政府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实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9年我国累计生态修复完成面积为6533万亩,2023年为8000万亩,达到历史新高度。
根据生态修复的作用原理,生态修复可以有以下几种修复方式:
生物修复:是生态修复的基础,生物修复定义是指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这是狭义的定义。生物修复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以下3个方面,即微生物活性、污染物特性和环境状况。
物理与化学修复:是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物理修复与化学修复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气、热、土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电解、磁化、冰冻、加热、凝固、氧化—还原、吸附—解吸、沉淀—溶解等物理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通常.为了节省环境治理的成本,物理修复或化学修复往往作为生物修复的前处理阶段。
植物修复:是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在污染环境治理中,从形式上来看,似乎主要是植物在起作用,但实际上在植物修复过程中.往往是植物、根系分泌物、根际圈微生物、根际圈土壤物理和化学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部分人为调控)等在共同起作用。总的来看,植物修复几乎包括了生态修复的所有机制,是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