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乌鸡行业现状分析:2020年我国乌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6.40亿元。

2022年04月24日

  据文献记载,我国饲养乌骨鸡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已悄然兴起一股乌鸡热,并广泛的开展了乌鸡饲养和开发利用的研究。随着人们对食物结构的逐渐改变和对高档食物需求的提高,以及黑色食品受人青睐,更有利于乌鸡的发展。随着乌鸡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它的珍用价值也为很多人接受,市场销量与日俱增。

  据中经智盛发布的《乌鸡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显示:

  近几年随着华东、华中区域乌鸡养殖公司的快速发展,各区域乌骨鸡产量和销售量逐年上升,2020年,我国乌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6.40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10.90%。

未标题-22.jpg

  一般的乌鸡产品企业只能放任产品走入流通市场,随行就市获得行业普通利润。假如能够挖掘出产品在气候、水土、传统、加工等方面的特色,看似相同的产品就可以获得不同的命运。

  乌鸡以及副产品本身充满特色,但是包装简单、雷同,没有名称识别,也缺乏属于自己的形象,难以令消费者产生品牌信赖和购买欲望,甚至消费者看到低劣的包装、卖相会转身就走。货卖一张皮,外观平平、缺乏特色形象的乌鸡是难以畅销的。只有精心包装,打造产品品牌,获得客户的认可,乌鸡产品的附加值才会提高。

  2015年我国乌鸡行业产量为60.27万吨,2020年为78.65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4.95%。2015年我国乌鸡行业销量为58.92万吨,2020年为77.01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6.03%。2015年我国乌鸡行业利润总额为23.45亿元,2020年为32.15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5.68%。

 未标题-23.jpg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以及各种粮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务工、生活,致使从事乌鸡养殖业的农户数量大幅减少,为规模化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乌鸡养殖行业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国内乌鸡养殖规模化的程度正在明显提升。



版权所有 ©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15091号-1 服务热线:400-117-6689 电子邮件:baogao@cni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