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市场分析:移动存储设备的存取速度仍然存在着极大的提速空间
2023年03月27日
移动硬盘(Mobile Hard disk)顾名思义是以硬盘为存储介质,计算机之间交换大容量数据,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移动硬盘多采用USB、IEEE1394等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因为采用硬盘为存储介质,因此移动硬盘在数据的读写模式与标准IDE硬盘是相同的。截至2015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动硬盘的读取速度约为50-100MB/s,写入速度约为30-80MB/s。
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移动硬盘都是以标准硬盘为基础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盘(1.8英寸硬盘等),但价格因素决定着主流移动硬盘还是以标准笔记本硬盘为基础。
存储芯片近年来技术不断突破,但存储芯片具有较强的周期属性,市场需求量大。根据中国闪存市场ChinaFlashMarket数据,2020年全球约98%的NAND资源把控在三星、铠侠、西部数据、SK海力士、美光等几大原厂手中,DRAM资源集中度更强,约95%资源掌握在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手中。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存储核心技术较薄弱,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企业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设备需求多依赖于国际品牌。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国产替代迫在眉睫,自主创新将成为企业弯道超车的捷径之一。
而从应用市场来看,随着终端设备技术的发展,网络承载能力的提高,云端计算环境的应用,诸多行业领域将会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
未来移动硬盘将有以下三大趋势:闪存盘市场主流为16g,将逐步普及32g,3.0接口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但低容量闪存盘在礼品市场和特殊用途闪存盘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销量;移动硬盘2.0接口被3.0接口全面替代,1t容量开始全面普及,大容量市场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智能手机、移动平板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将带动基于闪存介质和机械硬盘介质的无线存储产品得到市场认同并形成稳定需求,同时存储产品的容量需求将迅速向上提升。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8g、16g乃至更大容量的闪存盘,250g、320g乃至tb级的移动硬盘,对消费者来说已不罕见,移动存储产品目前完全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膨胀的移动存储需求。但是,消费者关注的不仅仅是移动存储产品的容量,高速度和安全性仍然是消费者重要考量的因素。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移动硬盘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定义存储SDS、超融合系统HCI、全闪存阵列AFA等新存储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成为了存储市场主流和新热点趋势。中国存储渠道线上市场固态硬盘产品品牌份额,大陆品牌仅占13%。具体来讲,在销量排名前十品牌中,海外品牌也占多数,其中,三星、西部数据、金士顿三家份额就超50%。数据显示,大陆存储品牌在固态硬盘、存储卡、U盘、内存条和移动硬盘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11%、32%、10%及5%。说明大陆存储品牌依旧在产品单价及技术要求均相对较低的U盘市场中渗透率最高,而在产品价格更高的固态硬盘及内存条市场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移动存储设备的存取速度仍然存在着极大的提速空间。首先,移动硬盘的接口标准从USB1.1提升到USB2.0,是移动硬盘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传统的USB 1.1规范是专门针对低速设备通讯而设计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12Mbps,但是由于各种视频音频、数据库和游戏软件等大型文件的广泛应用,移动存储产品的存取速度就受到了挑战。USB2.0接口,数据传输速率能够达到480Mbps,大幅度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移动存储产品都开始支持USB2.0接口,矽霸公司的百事灵移动硬盘系列产品上,USB2.0接口也同样是标准配置,这样就使得该系列产品不仅具有了上述趋势一所提到的体积小容量大的优势,而且在数据的传输速度上也在整个移动存储市场上占据了领先的地位。但是,正如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USB2.0接口标准是否已经达到了移动存储在传输速度上的极限?未来是否还有可能出现速度更快的接口标准?如今,usb3.0已经发布了,这意味着移动硬盘最高可以达到5G/s神速,当然,硬盘是远远没那么高的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