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汽车底盘容易产生故障的部位主要集中在:1、减震器:漏油是减震器损坏的先兆,另外,在坏路面上行驶颠簸明显加剧或制动距离变长也是减震器损坏的征兆。2、悬架控制臂胶套:胶套损坏后车辆将出现跑偏、打摆等一系列故障,即使做四轮定位也无济于事。如果仔细检查底盘,胶套损坏很容易发现。3、转向拉杆:转向拉杆松弛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例行保养时,一定要仔细检查这一部位。做法很简单:握住拉杆,用力摇晃,如果没有晃动,就说明一切正常,否则,就应更换球头或拉杆总成。4、排气管:排气管是车底最容易受损的部件之一,检修时别忘了看一眼。尤其是带三元催化器的排气管,更应仔细检查。5、万向节防尘套:别小看万向节外面的防尘套,它不仅有防尘作用,还能防止万向节周围的润滑脂流失,防尘套一旦破损,润滑脂很快就会流失,由于干磨,万向节很容易损坏。
当超级底盘的研发和生产迭代集中于头部之后,就会像现在IT行业的芯片厂商一样,通过全球化的规模优势极大的降低超级底盘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而面向用户的整车品牌则可以把所有精力用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以及产品定义之上,把底层繁琐的工程开发交由专业的头部公司来实现。特别是电动车进入到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的阶段之后,超级底盘的标准化可以极大的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而用户更关心的已经不是驾驶乐趣,而是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这将是未来OEM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上世纪70年代,承载式车身开始在乘用车上普及,大众桑塔纳就是那个时代研发的拥有全承载式车身的三箱轿车,此后承载式车身结合底盘系统在不断迭代和进化。
上世纪90年代,大众率先抛出了平台化车身的概念。以往同一个级别(车身尺寸)的车型往往从动力到底盘、车身结构都需要完整地从无到有开发一遍,周期长成本高。但是随着大众平台化战略的落地,车企只需要主攻若干个平台,在相同平台体系内尽可能共用零部件,就可以实现同样的核心技术开发出不同种类的车型。就像当年销量非常大的PQ35平台,既有高尔夫这样的主流两厢轿车,又有MPV、SUV、旅行车、小货车等一系列不同类别的车型。
车型的升级换代主要取决于平台的换代,一个平台换代之后,只需花费很小的成本就能实现该平台下所有车型的升级换代。这也是为什么自大众落地平台战略之后,市面上的汽车产品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个是车型细分种类越来越多,另一个是升级换代周期越来越短。
严正声明
本报告版权归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所有,通过我单位网站——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www.cniir.com)对外发布。从未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代理销售。如需订阅本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优质的服务。本报告是我公司的研究成果,未经我公司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我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汽车底盘行业综述
第一节 汽车底盘行业概述
一、汽车底盘产品定义
二、汽车底盘产品分类
三、汽车底盘产品用途
第二节 汽车底盘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章 2017-2021年全球汽车底盘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国际汽车底盘行业现状分析
一、国际汽车底盘市场发展历程
二、国际主要国家汽车底盘发展情况分析
三、国际汽车底盘市场发展趋势
第二节 汽车底盘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GDP CPI等)
二、欧洲经济环境分析
三、美国经济环境分析
四、日本经济环境分析
五、其他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六、 全球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节 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市场现状分析
一、 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市场规模统计分析
二、 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市场供给统计分析
三、 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市场需求统计分析
四、 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产能统计分析
1、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产能统计
2、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分析
五、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PEST(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分析
2、政策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五、2022-2026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汽车底盘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二、汽车底盘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7-2021年汽车底盘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第一节 汽车底盘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汽车底盘行业赢利性分析
二、汽车底盘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汽车底盘行业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四、汽车底盘行业周期性、季节性等特点
第二节 汽车底盘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产品投资收益率分析预测
第三节 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对汽车底盘行业的支撑因素分析
二、下游行业的需求对汽车底盘行业的推动因素分析
三、汽车底盘产品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汽车底盘行业的带动因素分析
第五章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概况分析
第二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经受压力分析
第三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汽车底盘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解决措施
第六章 中国汽车底盘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 需求规模
一、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市场需求及增速
二、汽车底盘市场饱和度分析
三、影响汽车底盘市场需求的因素
四、汽车底盘市场潜力分析
第二节 汽车底盘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一、用户结构(产品分类及占比)
二、产品(服务)结构
三、区域市场分析
四、重点省市汽车底盘需求概述
第七章 中国汽车底盘市场供给分析
第一节 供给规模
一、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市场供给规模及增速
二、行业开工情况
三、产业投资热度分析
第二节 汽车底盘市场供给区域分布
一、产业集群状况
二、汽车底盘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三、重点省市汽车底盘产业发展特点
第八章 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一节 汽车底盘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第二节 影响汽车底盘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第三节 汽车底盘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九章 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产业区域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7-2021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17-2021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2017-2021年华北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五节 2017-2021年西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六节 2017-2021年西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七节 2017-2021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十章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第二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汽车底盘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二、汽车底盘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汽车底盘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四节 汽车底盘行业SWOT模型分析
第十一章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汽车底盘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概述
第二节 汽车底盘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 主要上游产业对汽车底盘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汽车底盘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五节 主要下游产业对汽车底盘行业的影响
第十二章 汽车底盘主要品牌分析
第一节 汽车底盘品牌构成
第二节 品牌满意度分析
第三节 市场竞争程度
一、市场集中度
二、市场竞争类型
三、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第四节 中国汽车底盘市场集中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十三章 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
第六节 重点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第十四章 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结构分析
一、汽车底盘企业结构分析
二、汽车底盘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第二节 2017-2021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关键性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主要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主要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主要运营能力分析
第十五章 汽车底盘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第一节 汽车底盘行业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二、主要替代品对汽车底盘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汽车底盘行业互补产品分析
一、行业互补产品种类
二、主要互补产品对汽车底盘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六章 汽车底盘产业渠道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的经销模式
第二节 汽车底盘行业渠道格局
第三节 汽车底盘行业渠道形式
第四节 汽车底盘行业渠道要素对比
第五节 汽车底盘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
第六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销售投资运作模式分析
第十七章 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汽车底盘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产品投资收益率分析预测
第二节 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供需预测
一、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供给预测
二、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需求预测
第三节 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运行状况预测
第十八章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风险分析
一、下游行业需求市场风险分析
二、关联行业风险分析
第三节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政策和体制风险分析
二、技术发展风险分析
三、原材料风险分析
四、进入/退出风险分析
五、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第十九章 中国汽车底盘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机会因素分析
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对汽车底盘行业的支撑因素分析
二、下游行业的需求对汽车底盘行业的推动因素分析
三、汽车底盘产品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因素分析
第二节 行业细分产品投资机会
第三节 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第四节 产业链投资机会
第五节 特定项目投资机会
第二十章 2022-2026年中国汽车底盘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汽车底盘行业发展战略规划背景意义
一、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行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三、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第二节 汽车底盘行业战略规划制定依据
一、行业发展规律
二、企业资源与能力
三、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第三节 汽车底盘行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区域战略规划
四、产业战略规划
五、营销品牌战略
六、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 汽车底盘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重点客户的鉴别与确定
三、重点客户的开发与培育
四、重点客户市场营销策略
第五节 投资建议
我们的优势
一、数据优势
1、一手调研资料及数据
调研方法: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神秘顾客、抽样调查、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
调研对象:代表企业、渠道商/分销商、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销售人员、用户/使用者、行业专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研究模型: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洛伦茨曲线、钻石模型理论等。
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法等。
2、二手资料及数据
官方统计数据: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数据和信息。
行业公开数据:行业专家公开发表的数据、行业门户统计汇总的数据、媒体公示的数据。
企业公开数据:上市公司年报、季报数据,非上市公司公开发表的数据和信息。
文献期刊数据: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3、公司自建五大数据库资源
我公司共建设有宏观经济数据库、行业数据库、产品统计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区域经济统计数据库等,合计六大数据库。
4、历年的研究成果及项目案例
多行业研究报告汇总、商业模式汇总、项目案例汇总、专项调研流程及经验总结。
二、团队优势
1、研究部历经10年打磨,年发布2000多份研究成果,行业经验丰富。
2、设立16个行业研究小组,长期跟踪调查5000多个细分行业。
3、各行业设立研究组长,经验丰富、态度严谨、质量把控。
4、与多所高校建立校企联合团队,方便快速开展多区域线下调研。
三、管理优势
报告严格把控质量,研发流程如下:
1:设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内容;
2:利用数据库资源,结合各统计部门资料及实地调研,搜集相关信息;
3:核实验证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信息;
4:进行数据建模、市场分析并起草初步研究报告;
5:核实检查初步研究报告;
6:撰写完成研究报告,提交客户;
7: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
服务流程
售后保障
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六个月之内,在研究报告的目录范围之内,免费补充内容、更新数据。
报告相关
车型又从平台时代进入到了模块化时代。过去一个平台只能在同一尺寸级别的车型当中共享零部件以及高效地开发衍生车型,而进入模块化时代之后,一个模块化平台就能涵盖从紧凑型到中大型所有级别车型的开发。进入模块时代之后,大众就只剩下了两个平台:一个是MQB横置模块平台,一个是MLB纵置模块平台。这将进一步降低不同级别衍生车型的开发成本,提供更加多样性的车型选择。
纵观整车架构的进化发展趋势,很容易得出的结论就是:尽可能实现各个车型之间零部件共享,尽可能地降低研发、制造和采购成本。所以,任何汽车产品的发展都逃不开最基本的经济学模型――质量和性能越来越高+成本和重量越来越低。
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解决油耗、续航里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围绕着节能增程,存在着多个强制性和市场性的驱动因素。根据工信部的“双积分”要求以及2019年6月14日更新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征求意见稿)》,当前对乘用车油耗以及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强制和半强制要求主要包括:(1)乘用车公司油耗积分与新能源车积分之和为正;(2)2025年全国燃油车平均油耗<4.6L/100km(按照更加严苛的WLTP测试标准);来自市场的驱动力主要包括新能源车按续航里程的补贴政策与消费者对长续航或低油耗车型的倾向性。预计到2025年,铝合金零部件在底盘可替代部位的平均渗透率达到35%(目前仅为7.2%),对应单车配套价值约1222元。届时市场容量为332.4亿元,该细分领域CAGR=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