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交通工具。
1、电动自行车按照轮径的大小可以分为16in、18in、20in、22in、24in。
2、电动自行车按照传动的方式可以分为轴传动、链传动和摩擦传动等。
3、电动自行车按照助力的形式可以分为普通电动型、智能助力型和混合型。
4、电动自行车按骑行方式可分为电动自行型(骑行者不需自己用力,只要接通电源,电动自行车上的电动机即能工作而带动自行车行驶)和助力型(这种车集人力和电力为一体,骑行时用力踏车时电动机提供助力,助力的大小可通过智能型传感器传给控制器中的电脑芯片,由电脑芯片“指挥”电动机施加多大的力而进行控制)两种。
5、按所采用的驱动-传动方式,可分为摩擦轮传动型,中轴链轮传动型、轮毂驱动型
6、按照电动机类型,可分为无刷直流电动机电动自行车、有刷有齿直流电动机电动自行车和有刷无齿直流电动机电动自行车等。
7、按功能款式,可分为经济型(仅有电量显示仪等少量的必备装置)和豪华型(整车配备有速度、温度、电量、里程、行驶时间、电压和电流等显示仪盘,同时还配备了前后减振系统、智能提示、红外防盗钥匙和后货箱)两种,貌似大家基本上都是七夕的豪华款。
8、安卓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可分为标准型(即可以脚踏骑车、又能电动驱动助行,骑行者主要通过手柄人为地控制电动自行车在20km/h以内随意改变形式速度)和智能型(在标准基础上,通过提高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是车辆根据其行驶的速度自动调节驱动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或者使车辆的控制系统能依据骑行者用力的大小自动控制电池输出电流的强弱,从而实现人力与电力助行的极佳配合)两种。
电动自行车制造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是低碳生活理念下重要的代步工具,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同时颁布了相关的法规、标准对电动自行车行业进行规范。
2011年2月,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中国自行车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倡导骑行文化,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开展自行车骑行环保公益活动,大力宣传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低碳、绿色、健康、休闲、时尚的丰富优势,更好地发挥自行车行业在发展。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2016年7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2016年8月,工信部发布的《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推动自行车工业向轻量化、多样化、时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高强度轻型材料、变速器、传动系统、新能源、智能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研发与应用。重点发展时尚休闲、运动健身、长途越野和高性能折叠等多样化自行车以及符合标准的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和智能电动自行车。
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交通工具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交通工具、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随着电动自行车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实用化,电动自行车除了节能、经济、环保之外,并兼有机动车的省力省时特点,符合当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和需求,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便拥有庞大的消费群。发展至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国,年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均超过90%。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1、起步阶段—1995年至2004年。该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对电动自行车的电器四大件(电机、蓄电池、充电器和控制器等)关键技术的摸索研究,以汇集信息、跟踪技术、组织市场观察为主,通过小批量的市场试用投放,电动自行车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在起步阶段,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缓慢,到2004年,电动自行车的总产量仅有676万辆。在技术方面,早期的电动自行车,单次行驶距离较短,蓄电池寿命短,尚未解决蓄电池和电机方面技术上的问题;在市场方面,仍处于培育阶段,进入市场的厂家和商家不多。
2、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至2007年。该阶段的特点是随着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电动自行车快捷、环保、方便的性能得到提升,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认可度逐渐提高,激发了市场的消费需求。特别是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将电动自行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范畴,电动自行车得以更广泛地应用,促进了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1211万辆,2007年电动自行车的实际产量已达到2138万辆,复合增长率为32.87%。同时,企业间激烈竞争促进了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电机从有刷有齿电机发展为高效无刷电机,电动自行车用动力型铅酸蓄电池在工艺上取得突破,产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行业内出现了一批全国性品牌,大量的小品牌也凭借低价优势获取小区域内的市场。
3、成熟阶段—2007年至今。该阶段的特点表现在形成了电动自行车产业集群,天津、江苏、浙江三地成为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生产区。该时期具有竞争力的电动自行车品牌凸显,并且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众多不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生产厂商逐步退出,产业集中度开始提高。
严正声明
本报告版权归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所有,通过我单位网站——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www.cniir.com)对外发布。从未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代理销售。如需订阅本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优质的服务。本报告是我公司的研究成果,未经我公司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我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电动自行车行业综述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概述
一、电动自行车产品定义
二、电动自行车产品分类
1、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
2、锂电池电动自行车
三、电动自行车产品用途
1、日常代步
2、共享经济
3、即时配送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章 2017-2021年全球电动自行车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国际电动自行车行业现状分析
一、国际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历程
二、国际主要国家电动自行车发展情况分析
三、国际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趋势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GDP CPI等)
二、欧洲经济环境分析
三、美国经济环境分析
四、日本经济环境分析
五、其他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六、 全球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节 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现状分析
一、 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统计分析
二、 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供给统计分析
三、 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统计分析
四、 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产能统计分析
1、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产能统计
2、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分析
五、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PEST(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分析
2、政策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五、2022-2026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电动自行车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二、电动自行车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7-2021年电动自行车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电动自行车行业赢利性分析
二、电动自行车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电动自行车行业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四、电动自行车行业周期性、季节性等特点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品投资收益率分析预测
第三节 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支撑因素分析
二、下游行业的需求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推动因素分析
三、电动自行车产品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带动因素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经受压力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解决措施
第六章 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 需求规模
一、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及增速
二、电动自行车市场饱和度分析
三、影响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的因素
四、电动自行车市场潜力分析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一、用户结构(产品分类及占比)
二、产品(服务)结构
三、区域市场分析
四、重点省市电动自行车需求概述
第七章 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供给分析
第一节 供给规模
一、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供给规模及增速
二、行业开工情况
三、产业投资热度分析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市场供给区域分布
一、产业集群状况
二、电动自行车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三、重点省市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特点
第八章 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第二节 影响电动自行车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第三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九章 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区域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7-2021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17-2021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2017-2021年华北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五节 2017-2021年西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六节 2017-2021年西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七节 2017-2021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十章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第二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二、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四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SWOT模型分析
第十一章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概述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电气系统
二、操纵系统
三、装饰件部分
四、车体件部分
五、随车附件
第三节 主要上游产业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电动自行车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日常代步
二、共享经济
三、即时配送
第五节 主要下游产业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影响
第十二章 电动自行车主要品牌分析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品牌构成
第二节 品牌满意度分析
第三节 市场竞争程度
一、市场集中度
二、市场竞争类型
三、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第四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集中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十三章 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荷兰VanMoof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四、企业电动自行车业务分析
五、企业在中国业务分析
第二节 比利时Cowboy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四、企业电动自行车业务分析
五、企业在中国业务分析
第三节 美国Super73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四、企业电动自行车业务分析
五、企业在中国业务分析
第四节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五节 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六节 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七节 深圳台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八节 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九节 小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节 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一节 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二节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三节 九号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四章 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结构分析
一、电动自行车企业结构分析
二、电动自行车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第二节 2017-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关键性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主要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主要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主要运营能力分析
第十五章 电动自行车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二、主要替代品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互补产品分析
一、行业互补产品种类
二、主要互补产品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六章 电动自行车产业渠道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经销模式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渠道格局
第三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渠道形式
第四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渠道要素对比
第五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
第六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销售投资运作模式分析
第十七章 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品投资收益率分析预测
第二节 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供需预测
一、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供给预测
二、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需求预测
第三节 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运行状况预测
第十八章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风险分析
一、下游行业需求市场风险分析
二、关联行业风险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政策和体制风险分析
二、技术发展风险分析
三、原材料风险分析
四、进入/退出风险分析
五、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第十九章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机会因素分析
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支撑因素分析
二、下游行业的需求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推动因素分析
三、电动自行车产品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因素分析
第二节 行业细分产品投资机会
一、轴传动型
二、链传动型
三、摩擦传动型
第三节 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第四节 产业链投资机会
第五节 特定项目投资机会
第二十章 2022-202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战略规划背景意义
一、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行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三、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第二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战略规划制定依据
一、行业发展规律
二、企业资源与能力
三、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第三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区域战略规划
四、产业战略规划
五、营销品牌战略
六、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 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重点客户的鉴别与确定
三、重点客户的开发与培育
四、重点客户市场营销策略
第五节 投资建议
我们的优势
一、数据优势
1、一手调研资料及数据
调研方法: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神秘顾客、抽样调查、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
调研对象:代表企业、渠道商/分销商、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销售人员、用户/使用者、行业专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研究模型: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洛伦茨曲线、钻石模型理论等。
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法等。
2、二手资料及数据
官方统计数据: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数据和信息。
行业公开数据:行业专家公开发表的数据、行业门户统计汇总的数据、媒体公示的数据。
企业公开数据:上市公司年报、季报数据,非上市公司公开发表的数据和信息。
文献期刊数据: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3、公司自建五大数据库资源
我公司共建设有宏观经济数据库、行业数据库、产品统计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区域经济统计数据库等,合计六大数据库。
4、历年的研究成果及项目案例
多行业研究报告汇总、商业模式汇总、项目案例汇总、专项调研流程及经验总结。
二、团队优势
1、研究部历经10年打磨,年发布2000多份研究成果,行业经验丰富。
2、设立16个行业研究小组,长期跟踪调查5000多个细分行业。
3、各行业设立研究组长,经验丰富、态度严谨、质量把控。
4、与多所高校建立校企联合团队,方便快速开展多区域线下调研。
三、管理优势
报告严格把控质量,研发流程如下:
1:设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内容;
2:利用数据库资源,结合各统计部门资料及实地调研,搜集相关信息;
3:核实验证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信息;
4:进行数据建模、市场分析并起草初步研究报告;
5:核实检查初步研究报告;
6:撰写完成研究报告,提交客户;
7: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
服务流程
售后保障
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六个月之内,在研究报告的目录范围之内,免费补充内容、更新数据。
报告相关
目前我国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中国电动自行车在力矩传感器技术和集成电路控制器技术的应用上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在把集成电子和数码技术应用在控制器、电机阀控、充电控制等部件上,智能型电动自行车将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2、传统的铅酸电池由于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自身重量大、充电速度慢、使用寿命短而成为电动自行车的致命弱点。中国镍氢电池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步成熟,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一旦解决,也可以得到普及。技术领先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要加大对新型能源的研究,降低新型电池的成本,给电动自行车更强的“生命源”。
3、市场上损坏的蓄电池有80%是被劣质的充电器充坏的。中国已有高新技术公司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把常规充电改为变幅脉冲和数码控制技术,有效控制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失水量,保证了充电的均衡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4、把高科技含量的复合材料及高强度轻合金材料将更多地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制造。在成功应用铝合金材料的同时,采用钛合金、铬钼钢等轻质、高强度材料和碳纤维及其他高分子复合材料。加大电动自行车强度,减轻电动自行车重量。使自行车的性能和制造工艺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5、加强电动自行车电机的研究,开发应用新型能源的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补偿电机,进一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能源使用效率。
6、加快对国际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轮胎、蓄电池和配件生产中采用纳米材料,使电动自行车更轻、更快、行驶得更远。
7、更广泛地将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应用在电动自行车产品设计、模具加工以及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和完善生产工艺技术。
8、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和国家研究所、高等院校合作,系统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继续在世界电动自行车的技术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
从产业链来看,电动自行车一般由电气系统、操纵系统、装饰件部分、车体件部分、随车附件组成。电气系统主要由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换器、闪光器、灯具、喇叭、主线束等组成;操纵系统由调速把、制动把、制动拉线、制动器、开关等组成;装饰件部分主要包括车身覆盖件和后尾箱等;车体件部分主要包括车架、前叉、方向把、后平叉、后衣架、鞍座、后减震等专用件和电动自行车专用标准部件(如中轴、曲柄脚踏、飞轮、链条、调链器等);随车附件由充电器、保险杠、后视镜等组成。电动车最为核心的部件为车架、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